建设十年,运营五年,苏州轨道交通集团积极进取、开拓创新,甘于奉献,主动为市民出行、城市发展做好服务。
2017年是全面落实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关键一年,也是苏州轨道交通骨干线网建设的重要一年。当下,轨道交通集团正围绕全年目标,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,全力做好工程建设、线网运营、规划报批等重点工作,推进项目,落实责任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。
双线工程齐开规划建设保质保量
经多方努力,苏州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报批于今年上半年取得重大进展,建设规划方案已上报至国家发改委等待批复。S1线、6号线工可编制提前启动。
目前,轨道交通集团正组织专门力量、专门人员负责报批工作,对照要求,及时提供补充支撑性材料,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内容,力争早日获得批复。同时,对接各区需求,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正在研究中,并已取得初步成果。
工程建设方面,截至年底,3号线除宝带东路外,其余车站及明挖区间计划全部结构封顶;盾构完成总量的83%;唯亭停车场及浒墅关车辆段地面以下完成施工。5号线年内计划12座车站及2段明挖区间完成主体结构维护施工,部分盾构完成掘进准备工作,控制中心进行水平面以下工程施工。
在攻坚克难、持续推进建设的同时,轨道交通集团严守红线,切实保障安全生产,坚决防止事故发生。首先是完善安全生产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、失职追责”责任体系,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清单,全面做好重大风险源、重要环节、关键领域的预防控制,实现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;其次,完善应急救援机制,做好物资储备和设施养护,组织应急演练,不断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;持续开展标准化施工,规范作业流程,明确安全要求,确保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可控。
应对新增客流标准化运营提升满意度
今年4月,随着4号线及支线顺利开通试运营,苏州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达到120.7公里,车站98座。4号线及支线开通当月至8月,线网总运营里程520.1万列公里,运送旅客9837.38万人次,日均客流量73.97万人次。其中,4月30日创下单日客流新高,达到113.86万人次,这是苏州轨交运营首次突破百万大关。
从2012年4月28日1号线开通到昨天,苏州轨道交通已运行1979天,运行图兑现率99.99%,列车准点率99.94%,有责投诉0次/百万人,安全形势平稳可控,各项隐患及时排除,未发生较大、重大安全事故,各项运营指标基本保持较高水平。
客运工作量的大幅增加,对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。对此,苏州轨道交通集团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,推进车站标准化、服务标准化建设,不断完善服务设施、优化行车组织,持续提升乘车舒适度和便利性,提高乘客的满意度。
利用4号线新线开通契机,轨交集团实施了标准化车站改造,完善已运营车站设备设施、导向标识、配套设备等16项,并在各换乘车站增设换乘标识、电子屏幕,在站外更新乘车指示牌,以方便市民出行。
经过科学统筹,轨道交通集团合理调整运输计划,进一步释放1号线运输能力,目前最小行车间隔已缩短至3分钟。同时,1号线车辆段改扩建土建施工已接近尾声,计划将增购22列电客车,以满足更多乘客的出行需求。
在改善服务“硬环境”的同时,轨道交通勤练内功,积极应对网络化运营带来的大客流冲击。除了加强日常应急救援演练,缩短响应时间,增强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,针对重大节假日、重大活动赛事,轨道交通集团还制定各项应急预案,储备应急力量,备好应急物质,同时抓好设备设施的维护检修,确保运营安全、平稳、高效。
链接
轨道交通运营线路:
目前运营中的1号线、2号线、4号线总计长120.7公里,车站总数98座。
其中,1号线,长25.7公里,车站24座。2号线长42.2公里,车站35座,其中2延线长15.6公里,车站13座。4号线总长52.8公里,车站39座,其中主线长42公里、车站31座,支线长10.8公里、车站7座。
在建线路:
3号线长45.2公里,车站37个。
5号线长44.1公里,车站34个。竹园路站、星港街站为换乘站,与3号线同步建设,另有23个车站正在施工。
规划线路:
根据第三期建设规划,苏州拟建设6号线、7号线、8号线、S1线共4条线路,规划总长137.4公里,车站104个。